纳·赛音朝克图 N. Seyinchogtu


  纳·赛音朝克图(1914~1973) ,现代蒙古族诗人。原名赛春嘎。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族人。1914年2月23日生于一牧民家庭,自幼喜爱文艺。1937年中学毕业后,入日本东京东洋大学留学;1942年毕业回国任教。1945年到蒙古人民共和国学习。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,曾任作协理事、《诗刊》编委、内蒙古自治区文联副主席、作协内蒙古分会主席等职。本大系收录有纳·赛音朝克图审订过的史诗文本数种。

  纳·赛音朝克图1937年留学日本,1942年归国。建国后担任《内蒙古日报》记者等职,写了大量诗篇。文革伊始,他即被下放参加体力劳动。后被关入牛棚,遭到各种方式的迫害。1973年病逝。在35年的创作生涯中,有30多部蒙、汉文诗集出版。代表作品有诗集《我们雄壮的呼声》、《幸福和友谊》,叙事长诗《南迪尔和孙布尔》,抒情长诗《狂欢之歌》以及《纳·赛音朝克图诗选》等。长篇抒情诗《狂欢之歌》获内蒙古自治区成立15周年文学作品一等奖。

  纳·赛音朝克图深受本民族文学传统的熏陶和普希金、拜伦、海涅、惠特曼、托尔斯泰以及日本进步作家的影响。他早年的抒情诗,如《压在篱笆下的小草》、《窗口》、《希望的源泉》、《我的青春》等,表现出对光明、自由的热烈追求,但有时也流露出迷惘、徘徊的感情。内蒙古解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他满怀激情,歌颂新的时代、新的生活。人们赞誉他是牧民中的诗人,诗人中的牧民,诗中充满强烈的政治热情,朴素真挚的民族感情。

  纳·赛音朝克图继承了蒙古族古典诗词和民歌的凝炼、整齐、音乐性强、对仗工整等特点。他的诗读起来琅琅上口,铿锵动听,自然优美,亲切感人。在35年的创作生涯中,有30多部蒙、汉文诗集出版。主要代表作品有诗集《我们雄壮的呼声》(1955)、《幸福和友谊》(1956),叙事长诗《南迪尔和孙布尔》(1960),抒情长诗《狂欢之歌》(1960)以及《纳·赛音朝克图诗选(1981)等。《兰缎特尔力克》是纳·赛音朝克图诗中最得到广大读者喜爱和传诵的一首。

    版权所有 © 2010-2014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与语言文字研究中心
    地 址:北京建国门内大街五号11层西段 │ 邮 编:100732
    电 话:(010)65138025 │ 传真:+86-10-65134585 │ 电子邮箱:cass.mywzx@gmail.com
    京ICP备06013114号 │ 技术支持:中研网